见习记者 周嘉豪
“实验操作者是第一手见证人,在实验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反应了材料内部显微结构的改变。”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陈平安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地投入在实验上,“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最满意的一种状态。”
陈平安,我校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湖北省青年人才。2018年9月,陈平安在SCI/EI上收录的论文为14篇。短短三四年间,他在SCI/EI上发表的论文增加了70余篇。“这些成就并不是靠我一个人完成的,这是整个团队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他说。
年轻就要拼一把
“不好意思,我们前两天刚刚完成一个项目的申报,今天终于稍微闲下来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陈平安整月无休,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中午累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晚上十点半才回家。两天前,陈平安在办公室里忙到晚上一点多,第二天六点又赶火车出差。
“项目的要求总是比较急,接到通知后就需要全力以赴。”有一次,陈平安出差时需要临时补充一份材料,便在凌晨乘坐飞机飞回武汉,第二天乘坐七点半的飞机飞回去,一路上几乎没有休息。
有时候,项目合作方需求紧急,陈平安也得马上安排时间赶过去。陈平安表示,作为青年人,必须要不轻松,“在年轻的日子里,就需要拼一拼,才能知道自己的阈值有多广!”
读博士时,陈平安研究的是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吸附材料的改性实验。为了找到最适合碳纳米管的温度,每一次假设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实验需要用到抽滤装置,但实验台只有一米高,为了方便实验,陈平安只能一直站着,一整天下来常常腰酸背痛。
读硕士时,陈平安已经发表了两篇SCI。但读博士时,陈平安做了一年左右的实验,却仍然没有一点成果,常常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甚至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读硕士期间,导师能够确保你的研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但读博士则需要自己探索。仅仅是提高材料的性能,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
虽然导师没有催促陈平安,但他始终告诉自己要加把劲。“做科研没有捷径,想要突破,就必须多做实验、多看文章,了解最新的研究现状,指导自己的研究。”终于,在不久之后,陈平安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他也靠着这次突破,连续发表了两三篇论文。
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团队
李享成教授是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的负责人,把握实验室整体规划和团队发展,陈平安和朱颖丽则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试验进展。团队里一共有研究生和博士生30余位,只要学生们有不懂的问题,陈平安都会认真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学生的实验出成果了,团队便会临时召开组会,确定下一步的方向和计划。
曾经有一个项目的关键指标难以实现,整个团队每天都泡在实验室一起做实验,调整配方、研究工艺、测试性能。在经历大半年的不断失败和持续改进后,终于实现了合作方的技术指标,使这项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的每个人都需要取舍,但正是这种取舍,凸显了团队的力量。”有时,为了拿下一个项目,团队的老师暂时把自己的项目放在一旁,将力气往一处使。“任何一个人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可能单打独斗,不然很难出成果。”
“就像网络上所说的,一个好的学生往往可以成就一个老师。”陈平安表示,老师只是把学生引进门,自己可能懂的知识比较多,但在某一垂直领域,自己的了解很可能不如学生。谈及陈平安,学生们说的最多的词就是严谨认真。邹鑫表示:“陈平安老师给我们修改论文时非常认真,方方面面都给予指导。”
不忙的时候,陈平安每天都会去实验室里巡查,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及设备的使用情况,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带研究生时,前两次实验陈平安亲自做,再安排学生做。“实验安全是第一位,必须保证学生可以从头到尾做一遍实验,我才能放心让学生自己操作。”
“在上班时,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是在平日里,我和学生们就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每周五下午,陈平安经常会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前两年没有疫情时,整个团队师生经常一起出游。
学习的道路没有尽头
材料学科有三大材料——无机、金属、高分子。陈平安在本科期间学习的是“复合材料”,偏重高分子材料。硕士和博士期间,他将专业方向转向了粉末冶金。而工作后,陈平安主要研究的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在当时,觉得换一个方向挺难的,现在从后往前看,感觉受益良多。之前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能让我从其它角度考虑问题。”由于对三大材料都有所涉猎,陈平安经常能够在研究上提供不一样的见解。
刚来我校工作时,组里没人擅长计算机模拟仿真。为了掌握这门技术,陈平安只能自己一边翻书,一边对照着教学视频学习。“电脑的副屏放着视频,我就在主屏上一步一步地跟着操作。”
“学习新事物的过程很痛苦,但是还是得逼迫自己去钻研。”一两个月以后,陈平安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仿真软件。“我学会了以后,基本上只要一两天时间,就能教会学生常用的基础操作。”
“每天上班时,陈老师敲键盘的声音基本上不会断过,工作特别投入。”与陈平安在一个办公室的郑磊说。在完成每天的事务后,陈平安就会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十分享受阅读文献的状态。“每次看到有些实验能够这么做,有些想法能够这么提,就会感觉茅塞顿开,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融汇贯通。”
谈及获批省级人才项目,陈平安表示,自己还不敢自诩为青年学者。“任何材料里面的门道都太多了,我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的东西,还有很多的不足与需要提升的地方。”人才项目获批后,陈平安与其他青年人才一同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封闭培训。“在培训会上,我见到了在抗疫工作中的一线医师、国家一级研究员和其他一线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不被外国人欺负。”陈平安表示,“希望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能够在关键时刻被国家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