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创新项目总结汇编

2013-03-21  点击:[]

树典型评先进 营造良好育人新氛围

材料与冶金学院党委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使他们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方面更符合社会主流趋向。
在大学生中树立并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对于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构建新格局,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先进人物和事迹更是一笔宝贵的校园文化和精神财富,它能起到催人奋进、凝心聚力的作用。我院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和模范学生骨干,这些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努力挖掘先进人物和事迹资源,并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党课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渠道,使这些精神财富深入人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高标准,严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树先进、立典型
挖掘和选树典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树立贴近广大师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实际的先进典型。
创业典型:付文杰是我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付文杰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组建团队,不断进行创业探索。2010年3月,付文杰成立时代俊杰商贸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随后,增资注册为时代俊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下辖“贴身衣橱”内衣店、“超超文印”打印店、枫叶酒店、元亨酒楼、情雨茶餐厅和两个茶园等实体项目,经营范围包括广告设计与制作、内衣、餐饮、教育培训等行业。2011年5月,付文杰被评为武汉科技大学首届“创业之星”和湖北百佳青年创业榜样。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十佳之星”。
自强典型:李晓芳是我院金属材料工程09级学生党员,该同学荣获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该同学由于能力突出,大二被选为金属材料工程1001班学生辅导员。来自沈阳的娄金洋是该班学生。入学一个月,娄金洋就被检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娄金洋的父亲早逝,母亲身有残疾,家境贫困。为了帮助娄金洋筹集医疗费用,李晓芳狠心卖掉了自己艰苦创业一年多开起来的服装店,捐出仅有的13000元积蓄。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晓芳通过募捐等多种途径共筹集了55万医药费。她不辞辛苦,为医疗费报销多次奔波于青山校区和黄家湖校区之间,虽然最后未能挽救娄金洋的生命,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让爱跨越血脉,感动校园。
先进集体:我院无材0903班先后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团支部”和“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称号。2012年是学校唯一一个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获得者。该班30名同学自2009年入校以来,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多人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同时,该班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在大三是已达到100%,截至目前无一人预警。
先进教师 :程常桂老师2003年博士毕业后到我校参加工作至今,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9年。连续担任2003级1-3班、2005级2班、2007级1班、2010级1-2班四届班主任。特别是所带的冶金工程0701班先后获得“优良学风班”和“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程常桂老师一直以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之中。他深知大学班主任工作是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班主任是一份责任,一份信任,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年来,程老师始终牢记着班主任的责任,将平凡而朴实的热情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关心学生、亲近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他的热情、经验及成绩树立了我校班主任工作的新模范。2012年荣获“湖北省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学习标兵:杨柳同学是我院2009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党员。曾任我院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2009级团总支书记和2010级班主任助理;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六级及计算机二级;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申请并参与了2011-2012学年度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MoO3自还原团块直接合金化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抑制MoO3高温挥发的实验研究》于核心期刊《钢铁研究》;校大学生艺术团器乐队成员,在“中韩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上获湖北省萨克斯青年组金奖;在华中科技大学修读金融第二学位;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参加2012·苏宁高校菁英营销挑战大赛获武汉科技大学冠军及“最具人气奖”,武汉赛区总决赛第四名及“优胜奖”;2012年“高教杯”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省三等奖;2012年全国模拟炼钢大赛“炉外精炼”学生组冠军;2012年“首安创新奖”二等奖奖学金;获第六届武汉科技大学“榜样力量•十大魅力学子”称号。
二、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
材料与冶金学院不仅重视选育典型和先进,更注重大力宣传,深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及不同渠道,大力宣传报道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使先进典型事迹在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不但要在本班、本年级和本专业大力宣传,还要及时向学校推广有特点的典型,全方位提高先进典型所在的集体知名度。2012年校园新闻网分别以《李晓芳喜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李晓芳: 铿锵玫瑰 绽放校园》、《无材0903班的梦想之路》、《付文杰:青春创业无悔 坚韧成就梦想》和《付文杰入围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200强》报道了他们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2012年,我院组建了以杨柳和付文杰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报告团,并将他们的优秀事迹汇编成册,定名《榜样的力量》,分别在黄家湖校区和青山校区召开优秀事迹报告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骨干带头和示范榜样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为抓好学院学风班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我院为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名师名导”工程体系建设,挑选各系业务素质强,责任心强的老中青年教师,尤其是教授、博导、博士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全院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邀请我院全国优秀班主任赵惠忠副院长、湖北省优秀班主任程常贵老师做经验交流。通过培训和交流,不断提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同时,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以典型和先进为切入点,形成以典型激发典型的链式反应
用先进事迹催生新的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推动新的先进典型。材冶学院出现了典型激发的链式传递现象。链式激发,典型井喷。短短几年来,我院不断涌现出了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个人魏耀武教授,宝钢奖学金获得者、首届校长奖章获得者高标同学,国家奖学金、许家印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罗明同学,我校三八红旗手、首届创业之星张玉同学,国际网络炼钢大赛亚军、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东亚—大洋洲赛区学生组冠军获得者宋生强和栾国庆同学等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典型。这些典型为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过去的2012年,我们树典型评先进,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为学院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就业、考研和预警等指标全校名列前茅,荣获“优良学风学院”光荣称号。
 
入党积极分子党校教育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
一、项目背景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期间考核办法予以改良和创新,更加增强入党积极分子自身政治修养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广大党校学员对日常生活、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自律,进一步扩大对广大同学的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党员培养期的综合素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扎实的学生培养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我的提议下,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党总支2011年底就提出了关于完善对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期间考核办法的新思路,并成立专班对此课题进行研究,2012年3月正式出台了“城市建设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期间考核办法(试行)”的文件,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二、推广范围
城市建设学院全体在籍本专科生、研究生
三、预期目标
以党校培养考核期对各位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考评为抓手,通过对考核期各项考核办法的大力宣传、引导及对效果的评价,进一步扩大宣传指导作用,结合考核期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性修养、综合素质、活动参与,服务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基本思路
延长党校培养考核时间,本次尝试,对所有党校学员的考核时间从2012年3月到5月,时间跨度为三个月。考核内容将党校课堂授课、实践环节和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分别针对两大部分进行综合考核。一是党校授课期间考核,主要指课堂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占60%。二是日常表现考核,包括日常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担任职务、卫生状况及活动参与等方面,占40%。党校培养考核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中心、院学生会学习部、生活部、各年级党支部及各年级辅导员老师,将分别配合学生党总支完成对党校学员的综合考核。
五、实施路径
1、学生党员到班服务计划之党校学员辅导。充分利用各支部优秀学生党员先进资源,广泛开展党员到班服务计划,高年级支部选派优秀的正式党员负责联系各年级各班党校学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定期进行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反馈,跟进每一位党校学员思想变化,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同时结合党员发展及党员教育的相关要求,以《湖北日报》等党报为媒介,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对我党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引导党校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国家锻造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2、党史知识竞答比赛。通过党史知识竞赛,使党校学员全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加深对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牢固信念。并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增强当代大学生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才,以及为党培养优秀的、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3、服务同学,共同成长。坚持“传、帮、带”,在“党员是一面旗帜,永远向党员看齐”这一正确思想引领下,使党校学员在接受教育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广大同学,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4、广泛利用新媒体,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积极参加旁听各支部民主生活会,发表个人见解,并建立“微博讨论”群,收听和讨论政治理论观点和心得体会。定期开展交流会,交流广大学员的思想认识,并选取典型经验汇编成册,并给予推广,供其他同学借鉴参考。
六、成效及不足
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员的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更加进一步的夯实了入党积极分子对我党党性的正确认识、在自我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在活动参与和服务基层、服务学生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对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的影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根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院举办的第31期党校结业学员中,获“优秀学员”称号的共计63名,其中2011级学生有32名,占50.8%。事实证明,从低年级新生入手,从进校第一期党校入党积极分子抓起,对党校学员的质量及今后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此考核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不足,比如说宣传方面、新媒体运用方面也需要在今后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
 
完善舆论管理体制 健全宣传微观运行机制
管理学院党委
一、项目背景
2012年是我校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在过去的一年,管理学院本着协作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积极响应学校的工作要求,为学校和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及文化条件。为推动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和完善学院舆论宣传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成了摆在学院眼前的重要课题。
二、基本思路
管理学院舆论宣传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团学工作和师生生活等各个方面。舆论宣传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以学院党建为主线,以系部党建和学生党建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整合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资源,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党团齐抓共管,共同致力于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提升,为学院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三、实施路径
1、统一思想。宣传工作不能单靠几个人的力量,必须营造人人关注宣传、人人重视宣传、人人为宣传出力的良好局面。学院需在全体师生中统一思想认识,发挥全院师生的能动优势,通过师生的齐心协力,稳步推进宣传工作。在当前大宣传格局下,管理学院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教育、自主学习等形式,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把宣传工作当成提升学院软实力的重要抓手。
2、强化组织。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宣传工作的成效,为了有效的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院要加强支部队伍的建设。健全宣传工作队伍,强化组织宣传意识,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党员群众的力量,有效的把握舆论导向,树立正面典型。通过完善的机制,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模范典型宣传到全院师生中去,融入全院师生脑海中,最终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稳步推进。一方面健全工作机制,尽早让宣传工作规范起来,为全面推进学院宣传工作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感,丰富党员干部工作内涵,增强学院老师及学团工作者对宣传工作的引导能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
四、取得成果
1、建立了以团委学生会新闻部为主体,校报记者团及班级宣传委员为骨干的学院新闻宣传工作体系。肩负着向学院内外宣传我院相关动态、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建设情况的重担。
2、完成学院布置得基本新闻宣传报道任务。文学社部员每学期4篇,部长及副部长每学期8篇。班级宣传委员每学期保证1篇。政策实施后,逐步走上正轨,该措施实施后,我院新闻稿总量本年度截至目前已达五百余篇,任务完成率已达百分之八十及以上。
3、针对学院内举行的,有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各类活动,新闻部形成部长总负责,部员专线联系,有针对性的、严谨的上下负责制度,保证了报道的及时性及报道的宽度深度。
4、班级是各年级的基本构成细胞,针对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宣传委员及时与新闻部对接,有专门新闻部部员负责,同时每月一次对宣传委员进行新闻宣传培训,确保对班级活动进行有力的宣传报道。每年度邀请学校宣传部老师对宣传骨干进行培训,确保宣传骨干能够正确把握宣传方向,并能够有效的对各类活动进行正确报道。
5、新闻部及各班宣传委员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积极的挖掘身边的先进代表、团队和班级,努力宣传我院优秀学生、团队和班级的优良品质和先进事迹。2012年3月,刘磊磊辗转千里捐献血小板救助安徽警察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题报道,刘磊磊获评湖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汉科技大学“学雷锋标兵”。
6、新闻部和班级宣传委员认真担负着制作院刊《管苑》的责任和义务。各班宣传委员带动本班同学积极投稿,使《管苑》真正的成为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实用”期刊。目前,已发行四期院刊,2012年下半年已发行两期军训特刊。《管苑》已成为管院新入学学子的大学生活指南,成为了管院所有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7、新闻部作为团委学生会的下设部门,对每学期的新闻宣传稿件建档汇编,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近年来,管理学院学生仅学校新闻网上就累计发表新闻200余篇,除了一般网站新闻外,学院还充分利用新媒体,重大活动开通微博墙,日常管理中每个班级都开通微博,共开通微博100余个,院团委老师、院团委、院学生会也都开通微博。
8、将奖励机制落到实处,形成了有管理学院特色的工作制度——“管理学院新闻工作实施办法”。对在公开刊物发表正面新闻的集体和个人预计奖励,累计金额5000余元,每年约有200余人次获得奖励。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探究
国际学院党总支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合作外方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师资,在中国进行与国际接轨课程的教学,中方负责日常管理。由于合作办学学校的师生接受的是国外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学习,而日常行为接受的是中方的管理,导致师生承受着来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所带来的苦恼,这种矛盾给我们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新的课题。
国际学院党总支树立“目标引导学生、以情感触动学生、以道理说服学生、以纪律约束学生、以活动锻炼学生、以学生管理学生、以两个课堂成就学生”的管理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归纳、总结,挖掘普遍规律性,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
1、加强学生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观念。中外合作培养的大学生接受的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所以对学生开展政治素质教育就尤为必要。在实践中,国际学院一方面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方面又主动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用全球化的视野开展工作,努力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国际化人才,使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在全球化潮流中把握正确方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日常教育、主题教育、典型教育并举的工作思路。日常教育以班级为阵地,以班主任、班干部为主导进行;主题教育以活动为依托,以院团委、院学生会为主导进行。2012年上半年重点开展了以“两会热点”为主题的特色团组织生活,“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为全面落实学生宿舍消防安全逐级岗位责任制度,学院还要求学生宿舍每名同学签消防安全责任书。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在暑期组织学生骨干赴湖南韶山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获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报告会活动,邀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Gael McDonald教授作了“乔布斯领导力之鉴”的主题报告等。
此外,学院也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主动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2、打造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学院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1位专职老师当班主任,每个月都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情况进行摸排,并填写情况摸排表,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通过组织班主任开展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学生成长的关爱之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尊敬之意,用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切实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我院学生与其他本科生相比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也较差。因此学院制定了针对我院教学情况的《国际学院学生学习管理程序》,努力减少因学生学业问题带来的矛盾。此外,学院每年都举办多次讲座,介绍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就业情况使学生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学院还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为低年级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通过鲜活的事例证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前景是美好的,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学习、生活方式明显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院实行分层教育、分类管理,激励为主、帮教为辅。学院在每年新生一进校,就进行英语的摸底考试,对于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实行不同学时的英语强化,这样就能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后面专业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另外,学院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充分满足不同资质、不同个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现实需要。从细节入手进行人文关怀,重点为学习成绩、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优化管理方法,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生活设施和文化氛围。
5、加强社会实践,着重培养基础理论够用、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切实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拓既和专业相关、又能用上英文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学院每年都会举办ERA(English in Real Action)活动。ERA是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全英文的表演活动,活动深受同学们欢迎和喜爱。活动会进行评奖,获奖成绩直接计入同学们的课程考核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同学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2012年,国际学院以该创新项目为依托,在校级新闻媒体上报导新闻30余篇,在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有创造的成果。研究成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为例》于2012年6月在期刊《文教资料》上发表。
 
党员教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不断的壮大,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的动力和支柱。伴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趋于活跃。但面对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许许多多的大学生的思想迷茫了,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我院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以党员教授为模范,切实加强党员教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自该项目立项伊始,我院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身参与其策划与实施,在院党委的带领和各名党员教授积极参与下,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开设了“教授党员工作室”,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我院设立了“教授党员工作室”,教授党员轮流值班,学生可以在上班时间到访,值班教授为学生解疑答惑,充分解决了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工作,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教授党员学习如何为人做事,以期将来能更好的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并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该活动取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定期举办“教授党员下班级”活动,教授党员与相关班级进行绑定,每月到指定班级参加相关班级的活动,与学生们交流,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他们对党加深认识,同时引领他们在学习中注重扎实自身,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举办爱心助学“一帮一”活动。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我院“党员教授”在“教授党员工作室”和“教授党员下班级”两个活动中了解到部分同学存在经济困难,为了保证这部分同学能正常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我院“党员教授”筹备组织了爱心助学“一帮一”活动,每名教授党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结对子”帮扶,通过经济资助来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使学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并且教导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也能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让党的爱心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4、举办“人师人范、人友人梯”报告会,通过报告会,各党员教授将为各年级的学生们介绍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各教授自己研究领域的特长,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各领域的了解和认知,并带领他们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拉近师生距离,加快学生成长,同时为各个教授的实验室吸取新鲜血液,提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其将来考研或者进入各类科研机构培养基本功,旨在加强本科学生的成长,加大党员教授对学生正面影响。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
5、举办“教授党员进宿舍”活动。通过教授党员走进宿舍,让教授党员了解学生们的具体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同时及时发现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加以指导和建议,为同学们解决生活环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学生创造优异的课余生活和学习环境。
6、举办“教授党员电话家访”活动。教授党员随机与学生家庭取得一定联系,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期许,并及时汇总整理,反馈到负责相应班级的教授党员和学院年级辅导员,便于其工作的展开。对于学院的单亲家庭尤其关注,通过电话了解和及时的沟通,了解单亲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及时的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帮助其解决其潜在的问题;其次,通过电话家访,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在大学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动态,也让教授党员更清楚的了解到当代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便于教育方式的及时更新和教学工作的各项微调,在学生适应教授的教学的同时,教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微调,使师生更加容易沟通。
上述六项活动均以顺利的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教授党员进宿舍”活动,教授们走进学生的宿舍,与同学们一起体验现今的宿舍生活,并且向同学们讲述当年教授党员们读书时的生活,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并且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鉴于此,我院将继续努力,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党组织对学生的引导,并为党组织培育优秀的新鲜血液,为学生们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推进学风建设系统工程
       ——机械自动化学院2008级学风整顿活动
机械自动化学院党委
1、概述
根据学校党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总体要求。机械自动化学院2008级学生工作办公室以“2008级学风整顿活动”为抓手,针对“如何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优良学习环境,帮助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不清晰,诚信意识较缺乏,道德规范有缺失等问题”为研究内容,摸索和实践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体制,全面提高了学院整体学风质量,整体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
通过结合2008级本科学风的实际整体情况,精心设计整顿活动载体,详细制定整改方案,不断丰富整顿内容,努力实现整改目标。在课堂、考试、考研、就业和树立优秀典范等工作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创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贴近同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学风建设体系的良性发展。
2、工作开展情况
为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深入开展“学风整顿”活动,2008级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加强学风建设系统工程研究,推进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的课题研究,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以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有效实施、效果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学风整顿活动,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风、班风、舍风建设,从而推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工作。
在整个学风整顿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中,主要从“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奠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基础;规范管理制度,提供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保障;制定全面推进学风整顿实施方案,保证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进程;完善学风建设体制,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性研究,通过开展“一教育三整顿五清查六评比”、“五个一工程”、“十二个明显转变”到“六个形成”等多元化、多角度的活动,从而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3、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
整顿活动历时3个学期,共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二阶段工作完成后基本实现了学风工作目标中的“十二个明显转变”;在第三、四阶段工作完成后基本实现从学风工作目标中的“十二个明显转变”步入到“六个形成”的整改目标;整个活动于毕业前一学期完成并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总结表彰(第五个阶段),最终08级本科14个班中有8个班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90%,1个班达到100%,4个班英语六级通过率超过80%;班级获奖学金率最高达到45.95%;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34人,校级“优良学风班”3个,校级“先进团支部”4个;活动期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特等奖三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根据2012年5月29日毕业生就业方案统计数据显示,2008级学生总考研率为24.81%,总就业率为97.09%,相比2005级学生考研率为22.48%,就业率为93.04%,2006级学生考研率为18.79%,就业率为96.77%,2007级学生考研率为17.56%,就业率为96.90%,均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学风整顿活动结束之后,根据活动中收集的有关资料和成果,在进一步总结、归纳和探索之后形成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系统工程研究》的论文1篇并已公开发表。
4、创新与特色
(1)党团结合,理论为纲,实践为本,循序渐进;
(2)管理与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互动,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
(3)以人为本,群策群力,奖惩结合,注重实效。
5、结语
本研究围绕高校发展战略,根据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切实实施2008级学风整顿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要始终依据“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考研就业为导向、以宣传创新为动力、以素质培养为目标”创建学风建设思路,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素质文化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从项目研究的实际效果和数据分析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过程对指导建立长效、系统的学风建设体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途径探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
一、项目立项
1、项目立项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我校IT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3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设计、制作、管理网站和熟练运用网络等方便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便于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以通过网络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借助微博、网站等平台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实时关注学生动态的同时也向学生进行一系列宣传和辅导,能一对多高效、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改进。
3、预期目标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网站和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打造集“官方网站”、“青年视窗”、“腾讯微博”、“辅导员博客”和“IT青年手机报”为一体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格局。初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内部探索推进,随着工作制度和体系的渐趋改进和完善,力争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二、项目情况
1、项目执行过程
项目制定前,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大多停留在面对面交流或者短信、QQ等工具,各年级辅导员没有有效平台与本年级所有学生同时交流。通知或精神的上传下达都是通过每周例会或者是通知班长团支书的形式进行,在效率和覆盖面及完成程度上有一定缺陷。由于交流途径的有限,辅导员老师难以及时准确了解学生个人实时动态与思想变化,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干预。
项目启动后,我院相继在各年级原有班干部QQ群的基础上,分别在各班、各党支部建立QQ群,并利用QQ会员的资格建立年级大群,以便大家交流、传达通知等。另外,年级辅导员和相关党团负责老师也开设个人微博,同时学院也有腾讯认证官方微博一个。学院党政领导和辅导员经常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积累经验,也进行了思考。
2、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对已有途径的改善和发展新途径,我院现有官方网站一个,腾讯认证官方微博一个,各辅导员均开设博客,在相关精神指示下,各班各支部也有新浪或腾讯微博。包括在建的青年视窗和IT青年手机报,即将形成从网站到空间、从博客到聊天平台、从电脑到手机的全方位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格局。
我院不仅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利用诸如电子布告栏、LED显示屏等延伸工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经验建议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院充分发掘和利用信息网络对学院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广大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手段,不断增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索的一些成果,是建立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负责人明确职责分工上的,同时也与强调师生互动密切相关。
网络一直是计算机学院宣传学院工作与传递师生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在探索中,学院安排党委副书记作为院网站建设主要责任人,负责对网站建设及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督;安排网络工程系骨干教师负责网站的技术支撑和安全稳定工作,安排宣传委员专门负责网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系室、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从学生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骨干完善“领航工作室”,负责网站的总体设计、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并根据需要进行栏目增加或调整。与此同时,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成效,我们开设了“软考咨询与报名”、“班主任信箱、“专业交流”等板块供师生交流,加强新闻稿件的宣传让学生更快更方便接收相关教育和指示。从各个方面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功能。
四、未来展望
回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索以来我院在各个阶段的成果与经验,我们自豪地发现,通过网络这个已经较为成熟的、深入学生生活之中的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快更有效的良好途径。目前实行的QQ群、飞信的通知传达平台,微博、官方网站的事件与精神交流平台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干预,也让众多学生能在同时间接收思想政治引导,在准确高效的前提下节省了传统开会面谈等途径占用的教师工作时间和学生学习时间。我们期待着我院青年视窗网站的正式投入使用,期待着IT青年手机报的开发完善并普及,期待着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方位资源配合下有更好的成效。
“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
理学院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响应党委宣传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思路”的号召,理学院学生党总支于2012年开展了“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为了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载体,增强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学生的理论武装;为了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感和感染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读书热情,积极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努力提升学院人文气息,以良好精神风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院特开展“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
二、开展情况
 “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自2012年3月启动,包含七个具体活动,活动贯穿2012年全年,开展情况如下:
1、读书看报情况调查。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摸清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特点,理学院开展了“大学生读书看报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造成当前学生阅读量偏低的内在原因,并采取了响应措施提高学生读书兴趣,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2、党报进宿舍。为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旗帜和阵地作用,扭转当前《湖北日报》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学院建立了《党报传阅制度》和《党报保管制度》,各班每天有专人负责领取《湖北日报》,并将报纸在三个以上寝室传阅,每个寝室每周至少阅读两份报纸,传阅之后报纸有专人进行保存,报纸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3、微博墙。为扩大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覆盖面及延伸力,增强吸引力,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学院学生党总支以腾讯微博为载体,注册了微博“武科大理学院学生党总支”,每天将《湖北日报》的精彩内容以“微博”的形式发布,供同学们学习。目前学院学生党总支发布微博353条,平均每天两条,有402名同学关注此微博,转播和评论1000多条。
4、书签设计大赛。为使学生更加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理学院开展了书签设计大赛,意欲让大家用简单书签充实大学生活。此次活动共征集到创意书签30余个,学生会对此进行了评奖,并对优胜书签进行了集体展出。
5、书报漂流角。为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闲置图书及学院党委征订的各种党刊,学院在党员之家设置了书报漂流角,供学生免费阅览,以扩大学生阅读面。
6、时政知识竞赛。为配合党报进宿舍活动的开展,提高阅读质量,学院学生党总支以党章、党史、《湖北日报》登载的2012年时政知识为内容,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知识竞赛。竞赛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并对竞赛不及格的党员进行了补考。
7、读书交流会活动。11月,学院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读好书、评党报”交流会。活动中大家认真倾听、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积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活动特色
1、提高读书兴趣,武装学生思想
将提高大学生读书评报兴趣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抓手,通过“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读书看报是增智增慧,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用好书及党报武装学生思想。
2、利用主流媒体,引领学生成才
充分利用好党报这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统媒介,促使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感和感染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3、引入新兴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将“微博”这一新兴媒体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媒介,引入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之中来,克服了集中学习时间难以集中、场地无法保证的问题。同时,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包容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极大提高。
四、活动成效
1、政治素养提高,实践效果显著。一方面,学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在平日的支部生活会、时政知识竞赛、读书看报交流会中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并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我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深入杨咀村十余次,他们深入农户、深入课堂,积极了解村民生活情况、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当务之急、尽全力解决孩子们的知识困惑,该项目获团省委第三批“情系湖北”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并获湖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由研究生组成的高数志愿答疑教师团,每学期定期为全校学生解答高数、线代、考研等各类数学问题。我院有5名志愿者参加了2013年的武铁春运志愿服务……
2、学习风气提升,学院学风优良
“读好书,评党报”系列活动中的七个活动相互支撑,在理学院营造出浓厚的“读书看报”氛围,使得学院学风明显提高。2012年我院学生成功申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各类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国家奖级奖励24项,省级奖励12项;学院有7个班级被评为校级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班的比例达到26.92%;预警率为0.57%,预警转化率为85.71%,分别位居全校第四、第二;学院获“优良学风学院”称号。2012年理学院考研录取率达32.9%,位居全校榜首,今年考研率更是有望突破40%。
3、交流工作经验,扩大活动影响
此项活动开辟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新途径,得到了校宣传部、党校的认可,并在2012年12月举办的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同时,此次活动在校报发稿1篇,校园新闻网发稿11篇,影响力广泛。
 
新媒体视角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路径探析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党委
2012年度,我院申报了《新媒体视角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路径探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紧密围绕这一项目,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理顺宣传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注重宣传策划,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品质;拓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路径;挖掘外媒资源,营造良好形象,项目进展顺利,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理顺宣传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
学院注重理顺宣传机制。按照学校新闻宣传工作规定办事,加强学院的宣传工作制度建设。出台了《新闻作品上网审核规定》,学院有专门的宣传工作负责人,配备了宣传委员和负责管理网络的教师,实行归口管理。学生的具体活动由专门的年级辅导员老师负责,宣传稿件必须由该负责老师审阅后才能上传到网络。新闻稿件上传到学院的网上时,须得到主管领导的同意并签字,上交新闻上传申请单给学院网络中心的负责人,才能上传。各年级的宣传委员必须按照宣传工作规定办事,保障宣传工作的有序进行。
学院注重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引导艺术的网络宣传队伍。学院制定了《新闻作品发表奖励办法》,召开了宣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开展经验交流,表彰优秀记者、通讯员。2012年,发放奖金4000多元。学院学生会分校区设立了电子传媒部和新闻工作室。举行了新闻作品培训班,学院邀请了宣传部的李杏老师和梅海兵老师给学生培训,学院党委书记朱孟强和党委副书记杨永彬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都亲自参与了对新闻宣传的技术指导工作,并亲自给学生讲解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二、注重宣传策划,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品质
学院启动“策划式”新闻宣传,精心组织好活动,注重对重大事件内涵的挖掘,注重对典型人物、热点人物的挖掘,贴近学院实际、贴近校园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校、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对于各项专题活动,比如创先争优活动、“汽车文化节”、学雷锋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安排专门人员精心策划,深度挖掘报道各项活动中的亮点、热点,及时将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对外宣传报道。积极联系外界媒体报道学院的情况,武汉晚报报道了“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哥写论文上了瘾”,长江网报道了“武汉一大三学生当上了职业车评人”,长江商报报道了“大一作弊被退学复读考回母校”,校新闻网报道了“同班同学同进步 包揽首安创新一等奖学金”,长江日报报道了“自己举牌没人要 办家网站助同学”,相关新闻被凤凰网、新浪网、网易转载,引起高度关注。
三、拓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路径
对于学院的各项活动,我院注重发挥各项媒体的作用,多方面、多视角进行报道,拓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路径。我院注重将宣传栏、报纸、展板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作用结合起来,每一项学生活动开展前,及时通过宣传栏、展板介绍活动情况,通过院报、院刊展示学院、学校及国际国内大事,2012年共制作院报8期,院刊3期,在外媒、校新闻网、先锋在线、院网等共发表新闻作品,这些媒体资源在同学们中间反响良好。222
为丰富宣传路径,学院党委书记朱孟强推陈出新,决定办电子杂志《高校第三课堂》,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激荡人文情怀,浓郁学术氛围”,通过正面积极的思想去引导在校学生。每期电子杂志出刊前,院党委书记朱孟强和院党委副书记杨永彬会对选定的内容亲自把关,并给学生提出技术性的指导意见,目前电子杂志已顺利出刊2期,正在积极准备第3期内容,校内反响良好。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学院非常重视微博的建设与管理,院团委开通了学院的微博,微博开设了汽车晨音、汽车心语、汽车小喇叭、汽车快讯、晚安汽院、车行天下等版块,及时报道学院动态。除此之外,我院各班团委都开通了微博,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报道同学们中发生的事情。各班级设立了QQ群,各班辅导员、班主任都在班级学生群里,及时发布各方面信息,与学生沟通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畅通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增进了师生感情。
四、挖掘外媒资源,营造良好形象
学院积极与外界媒体联系,将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典型事迹推荐给校外媒体,荆楚网、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对我院的先进事迹都有报道,这些报道为学院和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追求上进。我院还积极向外媒输送优秀人才,学院孟倩同学是荆楚网的实习生,胡镇涛同学是荆楚网的见习编辑,王斌同学是湖北日报的见习记者,21名学生赴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从事武汉国际车展见习记者工作。这些宣传骨干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力,今后,我院仍会不遗余力的做好宣传工作。
 
微博――构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新途径
外国语学院党委
项目摘要:针对微博的特点分析,探讨了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的方法,将微博带入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中,实现微博与高校管理的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项目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我国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日趋完善,校园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叙写着道德规范的新内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校园网络及其他技术载体已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空间。如何运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探寻现代科技手段及信息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文化工作寻找新的机遇。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对于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微博依靠独特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迅速“占领”高校校园。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采取“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典型教育为重要方式、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的三合一教育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校园中的推广普及,新一代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道路以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出现了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成才等方面不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成长差异性明显。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他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尊崇自主平等交流,个人追求更加务实,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多元文化通过网络不断渗透。日新月异的科技加速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时代,将各种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通过网络渗透到校园,加剧了大学生选择正确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势必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冲击。
·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不明显。在实践中,以单纯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为主,这种“单线型”的授课方式最容易引起听课者的枯燥乏味感,丝毫不考虑教育对象的感受,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成果。
·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不熟练。目前互联网、手机等个性通信工具在大学生中已普遍适用,但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中未能根据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利用校园网、BBS、博客等新兴的教学工具,扩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敏锐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求“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时化、网络化,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外国语学院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学院主要在三个方面创新宣传思想文化:一是大打“亲切牌”。用微博传递信息与关爱。同时通过微博宣传传统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用武科大精神培育学生爱国爱校情怀;用校训、校风、校标、校歌凝聚学校精神;用钢铁品质提升文化品位。微博可以加强群体认同,加快信息蔓延,拥有微博,个人便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力、活动号召力、政治运作力,且成本低廉。在学院开展为“微博”取名的活动。通过取名活动凝练学院特色,宣传学院精神,通过宣传,扩大学生对学院的认知度,加深学生的归属感。二是知行并重,彰显校园文化特色。体现为:挖掘资源纳入微博宣传;组织宣讲拓宽教育渠道;夯实载体强化教育功能。通过微博开展各种学生活动。结合学团活动,在微博上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营造良好宣传文化氛围。三是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微博打通各种沟通方式,成为师生畅通民意表达的新渠道。通过微博拓展沟通渠道,使学院与师生,教师与学生沟通顺畅,达到学院团结一致。外国语学院除了依托微博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同时也依托自身的门户网,在学院的主网页的显著位置添加上述网页的链接,不仅使在校大学生在浏览校园网主页时可以轻松进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传承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通过微博进行交互性的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形势;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把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包括自律、同情、友谊、勤劳、坚毅、诚实、正直、高尚、忠诚等传播给青年学生,同时加强对BBS不良信息的监控,做好学生热点问题的疏导和引导,教育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身的政治分辨能力。学生自发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群、“形势与政策课”群,班级群、年级群等,把学生们关心和需要的一些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上每一个人,学生一旦有问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向老师咨询,弥补学分的一些负面效应,充分体现网络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项目意义:当代大学生都是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通过网络而进行的认知活动、交往行为深深依赖于这个由全球计算机网络、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流动网络构成的“新空间”。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接受挑战、不断创新,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主动占领校园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微博作为新媒体具有宣传思想文化巨大优势,有人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微博里拥有10万粉丝,相当于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拥有一亿粉丝,相当于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清微博以及“微博时代”的方方面面,进而有效地推动微博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搭建了更顺畅的与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能极大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各方的认知了解。
项目成果:《微博---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在2012年《新一代》第三期
《当代理工科高校知识分子人文关怀问题初探》在2012年《素质教育》第五期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法与经济学院党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文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开展董必武思想研究小组系列活动、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教工党支部系列活动、文化传播宣讲活动等,对师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圆满完成了本次主题教育活动。
一、主题鲜明,精心部署,高举红色旗帜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学院本次以“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正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造有特色的学院文化。
为了成功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党委对全院师生进行了动员,希望全院师生都能通过本次“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接受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院在活动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高度重视,要求加强宣传,务求实效。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诠释红色文化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四个系列活动,即董必武思想研究小组系列活动、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教工党支部系列活动、文化传播宣讲活动。从内容上看,既有对革命前辈先进思想的研究,又有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展览;既有对红色革命遗址的探访,又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专题报告。从形式上看,更是融合了学术研讨、旧址参观、志愿服务、举办展览、观看影片、理论宣讲等各种形式,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使参与师生受到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董必武思想研究小组系列活动是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亮点。小组成员参与和组织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他们追寻革命遗址,参观了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和“八.七”会议会址,感受了董必武和先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增强了历史认同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他们探讨董老思想,先后参加了“党在我心中——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交流活动、董必武思想与实践论文交流会,举办了董必武思想研讨会,增进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论证了研究董必武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引起了大家对革命前辈的敬佩和对当前道德、文化和教育问题的深思;他们热心志愿服务,积极参加爱心病房志愿者工作会议并走进协和医院“爱心病房”,给病房里的白血病儿童送去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并捐献了大量的书籍,鼓励孩子们克服病魔,同时也让爱心薪火相传。2012年12月,湖北省董必武思想实践研究会授予我校研究小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3所高校),唐茜、袁慧娟被评为先进个人(全省8人)。
三、参与广泛,师生协力,共建红色校园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参与人数多,层次广,特别是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在黄家湖主楼一楼大厅举办了武汉市博物馆展板展览。展览历时一周,展板一经摆出,便吸引了学校很多同学观看,不少同学表示增长了见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了了解。
除了学生广泛参与,我院党委书记张继才教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员教师们也参与到建设红色校园的活动中来。张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场,精彩的解读,生动的事例,丰富的理论知识,让大家受益匪浅。此外,我院教工党支部也先后参观中山舰博物馆、农民运动讲习所、辛亥革命纪念馆,观看红色演出和红色影片,感受了先烈的革命精神,激发了党员教师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热情,激励着大家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效果初显,宣扬文化,占领红色阵地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效果,加强了宣传,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我院成功申报省级党建课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全校2项),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科教导刊》2012年第九期《上旬刊》上发表论文《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此外,整个主题教育活动中,有3篇论文被收录到《董必武思想与实践研究文集》第三集,分别是张霓《董必武论党员教育与管理问题》、袁慧娟《论董必武之为人处事》、唐茜《论董必武教育子女与“官二代”家庭教育》;张倩参与的《论董必武关于辛亥革命的记忆》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该同学也因为研究宣传董必武思想获得了首届国家研究生奖学金;5篇新闻稿发表在校报上;20篇新闻稿被学校新闻网报道;3篇新闻稿被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专题网站报道。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推进了学院红色文化的建设。“务实、高效、团结、进取”是我院的文化核心,也一直指导着我院的各项工作。2012年,学院获得湖北省高校新闻奖二等奖两项;我院青年教师刘晖被评为省“两访两创”活动“优秀教师”,并接受校外媒体专访;我院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提升干部能力,促进支部建设——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工程》获得优秀奖(全校7项);张继才书记参观洪山监狱心得体会《以此为镜鉴,警钟长鸣之》发表在《武汉科技大学报》第449期(学校2篇);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党总支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张继才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李永伟被评为校第八届“利尔杯”十佳青年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考评中,获第一名。
此外,学院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全校3项);引进文科第一个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成功申报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实现了我院零博士点的突破;“公共管理”学科获“‘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居全校前列(全校共15个);我院德国3名留学生首次获得双硕士学位,实现全校涉外研究生办学零的突破;获得第八届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校7个);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获国家二等奖是全校第一,也是学校自参加此项赛事以来最好成绩。
活动成果(科研论文):
论文《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科教导刊》2012年第九期)
 
依托特色精品活动打造360°宣传教育平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
项目成果:
发表论文1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项目报告: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作为理工科学院,积极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本项目开展以来,学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己任,结合广大师生思想的实际,不断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体制、内容、方式、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精品活动为依托,以360°宣传渠道为媒介,充分发挥课程教学、教授讲座、校园新闻网、学院网站、学院院报、地方媒体、网络新兴媒体等的宣传鼓动和舆论导向作用。
一、把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打造特色精品活动
循规律才能成特色,善策划才能创品牌。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懂得学校事业建设的重点、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80、90后青年的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强,单纯、枯燥的说教易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确保实话实说,不夸大其辞,也要增强一定新鲜感、丰满度;既要真正了解工作对象的特质和意愿,也要争取师生的理解和支持。讲态度、用真心,有组织、有计划,这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学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特点,围绕“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人文素质培养”、“专业思想形成”、“社会责任养成”等特色板块,开展“两访两创”等系列活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邀请知名学者、校友为团员青年开办崇实讲坛,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意识;举办微视频大赛、体育舞蹈大赛、定向越野活动等校级特色赛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去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武昌区首义路街敬老院,海声聋儿康复中心等慈善机构参加各类青年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我身边的好团支书”、“榜样力量•十大魅力学子”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做到了有思想、有行动,在创新中求实效,在提高中树形象。
二、把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舆论导向,搭建360°宣传平台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种宣传、引导并进而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舆论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伦理价值。
学院一方面针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本质特点和丰富内涵,紧密结合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等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拓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领域,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之中。并组织知名学者报告会,让同学们在与高水平学者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学知识、长才干。另一方面发挥宣传工作在学生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及时客观地宣传国家重大决策及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学院特色工作的相关报道。仅2012年在校新闻网上稿160余篇,先锋在线上稿120余篇。此外还在楚天金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长江日报等省级媒体上稿数篇。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沟通平台的运行机制,通过网络等平台更广泛地联系广大团员青年,夯实组织基础。推出院报《IT青年》,建立各年级网上党支部平台,完善“17study”(一起学习)网上团支部平台(含腾讯空间、腾讯说说、腾讯微博、学生群等),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宣传时政理论、党团组织动态、专业特色、大学感悟、就业择业等信息,并安排专人负责编辑。在进行宣传的同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既扩大了宣传,也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吸取了诸多宝贵经验。
三、把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推动全面创新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所有工作一样,需要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增加创新要素,从而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学院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工作观念上,积极参与宣传工作,提升宣传报道的思想内涵,增强思想性、学理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精品活动上,创新形式,实现制度的统一化、规范化,活动开展的有序化、系统化;在队伍建设上,根据所属学生辅导员的特长,组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理论学习、活动组织、新媒体搭建三支队伍;在工作内容上,具体化分解工作任务,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抓手,干事才能有氛围、有劲头。
大力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来,学院明确分解了各项任务,围绕“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列出清单、找准载体、划定时间表,使每项工作拿得起来,干得下去,让学院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都进一步懂得学院发展的前沿与关键性问题,把理论学习工作渗透、贯穿于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通过本次项目的深入展开,学院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了与以往很大的不同,更加理清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实学院师生的精神视野和行动领域。
 
让广大学生读懂雷锋精神这本人生教科书
医学院党委
“学习雷锋好榜样 传递注入正能量”。一年以来,院党委紧扣“什么是雷锋精神――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怎样弘扬雷锋精神”三大主题,对学雷锋活动进行了实质性探索,认为对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道德品质,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雷锋精神进校园不可能“一进就灵”,学雷锋也不可能“一学就灵”,而是需要一个“知―情―信―意―行”的发展过程。“知、情、信、意、行”作为雷锋精神进校园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目的和归宿。而要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离不开情感和信念与意志的作用。带着这种启发,我们把学雷锋精神活动分成了五个“推动步骤”,力图让广大学生读懂雷锋精神这本人生教科书:
一、突出一个“知”字,晓之以理,以“走近雷锋精神”为抓手,营造“千名学子话英雄”的良好氛围,使学习雷锋精神教育进入到认知层面。
选择路径:通过讲雷锋故事――听雷锋事迹――观雷锋影片――看雷锋展览――写雷锋心得――评雷锋征文等方式进行。
推荐方法:通过主题班会法――讨论辩论法――宣传鼓动法――条理分析法――材料分析法――价值澄清法等方法推进。
实施效果:对雷锋精神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雷锋精神挖掘的进一步拓宽了,对雷锋精神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对雷锋精神宣传的进一步贴近了。
二、渗透一个“情”字,动之以情,以“歌颂雷锋精神”为抓手,掀起“颂歌一曲赞英雄”的活动高潮,使学习雷锋精神教育深入到情感层面。
选择路径:通过说相声――演小品――编舞蹈――诵诗歌――读日记――快报---影视――演话剧等文艺体裁形式来体现。
推荐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法――实践体验法――活动激情法――环境熏陶法――情感体验法――诵读经典法等来拉动。
实施效果:在情感激发中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极度感染,在多彩载体中得到了雷锋精神的阳光雨露,在寓教于乐中找到了雷锋精神的灵魂真谛。
三、立足一个“信”字,笃之以信,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抓手,开展“崇高精神塑英雄”的经典活动,使学习雷锋精神教育深入到信仰层面。
选择路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杨善洲精神等民族精神来展示。
推荐方法:资源共享法――激情升华法――饮水思源法――参观访问法――报告演讲法――理论说服法等来强化。
实施效果:充分激活了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充分激活了广大师生的思想热情,充分激活了广大师生的学习激情,充分激活了广大师生的“正能量”。
四、着眼一个“意”字,持之以恒,以“升华雷锋精神”为抓手,打造“自我完善学英雄”的内化能力,使学习雷锋精神教育深入到意志层面。
选择路径:通过自律自强――自奋自尊――自立自信――自省自胜等教育来融合。
推荐方法:通过自我教育法――自我监督法――自我控制法――自我总结法――自我修养法――格言激励法――续写雷锋日记法等来塑造。
实施效果:在自律自强中找到了雷锋精神的灵魂,在自尊自爱中找到了雷锋精神的精神,在自信自立中找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在自省自胜中找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
五、盯住一个“行”字,导之以行,以“践行雷锋精神”为抓手,强化“躬身实践做英雄”的修养工夫,使学习雷锋精神教育深入到行动局面。
选择路径:通过创“雷锋号”集体――树“志愿者”风尚――立 “雷锋式”楷模――兴“学雷锋”行动――做“雷锋式”传人等来实行。
推荐方法:通过目标导向法――自我完善法――自我规划法――榜样激励法――实践锻炼法――行为习惯法等来贯彻。
实施效果:打造了一批品牌------涌现了一批先进----提炼了一些方法----壮大了一批队伍----找到了一批读本----激活了一批载体。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以非凡的凝聚力和巨大的影响力,顺应时代召唤,彰显传统美德,熔铸民族精神,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力量和永远的价值追求。
 
考研氛围营造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医学院党委
考研氛围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宣传、教学、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医学院考研氛围营造体系的构建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工作为龙头和带动,充分发挥学院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现有教学、行政、科研资源,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项目实施方式
    1、领导统揽。院领导通过会议、报告、座谈等各种形式发动教师以及全院学生积极性,提高大家思想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重要性,号召大家从本职工作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为学院整体考研氛围的提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学工带动。医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以日常学生工作特别是毕业生考研就业工作为依托,在管理、教育、服务学生的同时,自觉意识到考研氛围营造的极其重要性,并在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方面发挥牵头与引导作用。学院学工部门在学生工作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围绕考研而开展的学生活动及工作项目。
3、教学促进。学院教学部门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在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安排的同时,将考研意识、学术意识、精英意识渗入其中,自觉地担当起考研培育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尽可能详细、客观、全面的信息。教学任务有意识地增加了考研内容的分量,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计上凸显医学生考研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为学院整体考研氛围的营造创造平台。
二、项目实施成果
    1、在全院范围内组织考研学生经验交流会,邀请考入北大、复旦、武大、华科等国内名校攻读研究生的同学,为低年级学生释疑解惑。通过现身说法为大家介绍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方法以及心态调整的技巧与策略。
    2、在低年级当中开展考研与就业的辩论赛和大讨论,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树立考研意识。
    3、院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就学院学风建设包括考研氛围的提升做出特别强调和具体指导。
    4、在新校区、校本部、四家实习医院张贴考研光荣榜,激励在校学生及在外实习学生以考研学子为榜样,树立考研目标,踏实做好平时功课。
    5、在给学院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的过程中,拿出6个学时的专门时间围绕医学生考研进行讲解和答疑。
    6、多项实验项目及学术课题吸纳本科生参与。本科生在学院导师的带领下,与研究生分工合作,自身的学术意识和科研水平逐步建立。本科生中的学术队伍正在形成,考研氛围进一步浓厚。
    7、以本校研究生推免为契机,就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就业方向、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低年级学生更加了解并熟知。
    8、在新生中宣传职业规划概念,培养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并使之与医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考研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新生树立踏实系统的学习观和做好考研准备的意识。
    9、发动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专业老师为学生提供考研复习及调剂信息。与附属医院协商,临床学生在实习分配时,尽量将成绩、表现较好的学生留在武汉市内实习,方便学生参加各类补习班。
    10、毕业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到武汉市内的实习医院给学生开会,采取学生大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做到对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考研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劝导、督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考研、就业观念。主动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和发展潜力。
    11、搜集并梳理学院历年考研信息和数据,在应届毕业生考研报名和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12、医学院同寝室五名女生全部考上985高校研究生的新闻被《长江商报》、《武汉晚报》、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多家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并转载,对学校起到了积极宣传效果,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总体而言,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医学院的考研氛围已经相当浓厚,考研氛围的营造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效果。考研成果被市级的纸质媒体报道并被国家级的网络媒体转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师德建设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党委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龙头,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走在前列。教师对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均具有神圣庄严的职责。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因此,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师德建设,是当前高校建设的重要课题。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以学校党委宣传部设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为契机,于2012年4月申报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师德建设” (项目编号:12XSW0115)创新项目,旨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教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武装教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师德建设。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
(一)整理相关研究资料。
(1)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以及党和国家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的要求,作为研究指导依据。
(2)通过网络和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出高校推进师德建设已有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参考。
(二)开展访谈和调研。
(1)结合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问题制定调研和访谈方案,制成《关于武汉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卷调查表》。
(2)成立调研小组,安排专门人员分工完成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和访谈,共有近百名学生和教师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
(4)收集整理调查以及访谈成果,分析当前高校师德职业道德新特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三、项目的理论成果
项目实施近一年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经验总结转化为理论成果,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篇。
(一)撰写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探论》,发表于《教育探索》2012年第1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教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教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教师。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高师德认识,建立师德建设管理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教师的职业理想;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师德环境;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搭建师德建设平台,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师德水平。
(二)撰写论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职业道德规范比较研究》,发表于《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7期。
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信念、爱生敬业精神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征及现状与中小学教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即高校教师成长因素的差异和成长发展道路上面临的诸多困惑。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途径与具体措施。
(三)撰写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待发表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职业理想淡化,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下降,育人意识淡薄;言行失范,师表作用不强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外化为青年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使广大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项目的实践效果
项目在实践中有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加强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渠道更加畅通、宣传效果更加明显,实现了学院全体教师的覆盖。
 

上一条: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下一条:杨震同志在2013年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