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磁波勾画文学梦的工科男
记者 方芳 彭传伟
窗外夕阳渐落,郭诚在实验室内一步步地连接着电路,直到示波器上显示出正确的波形,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结束了一个下午实验的郭诚,一回到寝室便扑到了书桌前继续诗歌的创作。
作为一名工科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信产业1701班郭诚白天穿梭于课堂,画着电路图,看着《信号与系统》,思考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关理论;夜晚,他摇身一变成了公众号《荒原的谜楼》“幕后推手”,《从 < 黄金时代>中谈论一种自由主义的性观点》《荐读:路易斯塞尔努达》《海上的晨昏和春季十四行诗》……郭诚在公众号上发表文学赏析,推荐优秀读物以及创作诗歌,“贩卖偷窃而来的诗歌与露水,寄托自己的情感,也希望能为别人带来美学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平庸的日子如同最沉的湖水,拽住我,凿开我的皮肤。”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暗夜里,郭诚迷迷糊糊转醒,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用《高等数学》的书垫着常备在枕边的纸张,写下突然涌上心头的点滴灵感,汇作笔下不成型的小诗篇,等待来日删改。
对文学的热爱缘起于小学,一路求学遇到的数位语文老师成为了郭诚“文学梦”的鼎力支持者。小学时,当书店的前台说太小的孩子读不懂鲁迅时,是语文老师鼓励他:“见解和感触都是附加品,自己从书中获取开心最重要。”初中时,老师给他定下韩寒这个标杆,在他的随笔本里写下满满诚恳的评语。高中时,三五分钟的课前讲话成为了郭诚的“文学赏读会”,语文老师会坐在第一排听他娓娓道来。
与王小波“谈”性的象征,和博尔赫斯“聊”存在主义,同赛亚柏林“研究”自然主义,在别人眼中,郭诚的高中生活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他自己的心里始终有杆秤,“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文学世界里遨游是精神享受与休憩。”在高考的重压下,他行之有度,暂时把文学创作放在一边,认真背单词、做习题,工科生常见的偏科现象在郭诚身上找不到一点影子。
跨过高考的大关,“选什么专业”的问题摆在眼前。“我想选文学方面的专业,但工作生活不能仅靠文学。”郭诚谈及当时的困扰,表示现实的责任与理想的追求很难兼顾。
“你要先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王小波的话让郭诚柳暗花明,郭诚在广泛了解中发现了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在提前阅读相关编程语言的书籍时,他发现“语言的学问是相似的,计算机语言也是具有美感的,工整化、抽象化的美是类似的。”郭诚最终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只要没有学习专业课,郭诚就行走在文学的道路上。
“这个白色的是什么花?”走在路上,郭诚会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作品中的意象素材。”郭诚的同班同学余博人评价道。
“我爱你,沁湖和与你相关的所有季节,一月的梅,三月的樱,六月的合欢,九月的荷。”学校120周年校庆之际,郭诚萌生了写一篇诗歌献礼母校的想法,《黑铁骑士》应运而生。他将平时留心观察的细节写入其中,诗歌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喜爱,刊登在校新闻网“沁湖文艺”板块。
本以为大学课程相对轻松,可以留出空余时间在文学海洋里遨游,但试点班的课程进度以及更加密集的课程让郭诚分身乏力。与此同时,千篇一律的学习生活也让郭诚感到些许枯燥。“我选择错了吗?”“时间都去哪了?”“我收获了什么?”……深思后,文学再次给出了答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鲁迅先生关于时间的论断让郭诚转而注意把握时间。
睡前看书,随时记录脑中的文学灵感,一有空就泡图书馆。郭诚将自己的时间管理做到了极致,但缺乏引导、进步缓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这段颓废的过程中,郭诚遇到了他的“伯乐”,学校文学所所长汪忠杰于2018年初组织成立校文学所,在看到了郭诚的作品后便将其招入文学所。
针对郭诚“工科学习的他还要不要追求文学梦?”的问题,汪忠杰坚定地回答“要!”。汪忠杰鼓励郭诚,创新精神在工科中极其重要,对于作家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创新,每一次的文学创作就是创新思维的一次锻炼,因而工科院校更需要人文情怀,工科生也需要文学锻造。
汪忠杰鼓励郭诚积极创作,指出其创作误区,带领其参加文学座谈会。“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文学创作中的问题也一点点被解决,汪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郭诚对汪忠杰教授发自内心的感谢。
白天是学习电子信息的理工男,晚上是怀揣“文学梦”的诗人,现在的郭诚对两者的协调并进把握得当。在学院同学眼中,郭诚自带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谦谦君子风;在文学所同学眼中,郭诚带有工科学霸思维严谨、有条不紊的干练理性气息。在郭诚自己眼中,他是既没有抛弃现实,也没有放弃理想追求的“斯特里克兰德”。
上一条:【霸霸去哪儿了5】日语霸任梦婷
下一条:吴宏鑫院士:打造有冶金特色的人工智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