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庆:在泥与火中淬炼

2021-06-07  点击:[]

记者 程毓

橘红色的千亩杜鹃怒放,仿佛火凤凰展翅、破晓而出;数十位红军相互搀扶,跟随飘扬的红旗坚定地前行……5月27日,我校艺术学院院长管家庆教授的巨幅高温釉彩画《破晓》,在学校美术馆首次展出,被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杂志、中国陶瓷杂志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该作品长4.8米、高1.7米,占据美术馆的一面墙,气势磅礴地展现了黄麻起义“紧跟党走,信念坚定;不畏强敌、拼搏图存”的革命精神。管家庆说:“我以这幅历时一年创作的,目前国内最大的革命历史题材釉彩画《破晓》,表达对党的赤诚情怀,献礼建党100周年。”

管家庆向师生介绍《破晓》

《破晓》成功出窑,广受业内好评

《破晓》5月19日在景德镇出窑。当天早上8点,20多位业内人士闻讯而来。窑门贴着红字“开窑大吉”,管家庆站在窑前,紧张地等待。

此前,他在景德镇连续作画20多天,又守着窑烧制了5天。这幅作品是他从事釉彩画12年,制作周期最长、尺寸最大的一幅。其采用釉下彩创作,被称为“盲画”——用釉彩在泥坯上涂抹,烧制前看不出色彩和层次,作品成品率低。《破晓》由六块瓷板组成,使用了几十种颜色,成品率就更低。

泥坯上的《破晓》

9时16分,随着一声“开窑”,窑门打开,一层层搁架露出来。管家庆赶紧走上前,迅速地从上到下扫视,每一层的瓷板都很平整,“没有炸裂”,悬了几天的心放下一半。

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推出搁架,抬出第一块瓷板。鲜亮的橘红色杜鹃、层次丰富的墨绿色山峦、凹凸有形的剪影人物,都呈现了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效果真好”!第二块、第三块……当六块瓷板全部取出,在场的人惊呼:“奇迹,真是奇迹!”

高温釉彩画《破晓》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建新向他表示祝贺:“《破晓》成功出窑,实乃旷世之作。”管家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劲地点着头。

中国陶瓷杂志主编李川评价:“《破晓》用多种颜色釉当绘画的彩料,按绘画的要求涂画在大面积瓷板上,其规格尺寸已经突破了目前颜色釉绘画的上限。”

在场的业内人士也纷纷点评:“《破晓》巨作打破了传统抽象的意境渲染,运用颜色釉彩丰富的肌理效果,进行具象的场景描绘,作品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管教授运用传统颜色釉彩陶瓷材料,实现当代绘画风格,把陶瓷颜色釉工艺提升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破晓》用专车运到了武科大,在美术馆展出,络绎不绝的师生在作品前欣赏、拍照。管家庆表示:“将这幅作品赠送给学校,作为党史活体教科书,让一代代学子学习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创作巨幅釉彩画,献礼建党百年

2020年初,管家庆就开始琢磨献礼建党百年的作品。生在湖北,长在湖北,让他对湖北的红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收集了大量湖北的革命历史,做了上万字的文稿,最终确定以“黄麻起义”为主题,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釉彩画。

年底,他画出了手稿。画面是延绵起伏的大别山,上方是千亩橘红色的杜鹃,下方是艰难前行的红军。武科大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黎宇宁看到手稿,脱口而出“破晓”。响亮的名字给作品注入了灵魂。

为了追求革命的气势和艺术的冲击力,管家庆决定制作成巨幅釉彩画。2021年初,他试做了7块瓷板来定制色标,边制作边在A3纸上记录“什么地方、用了什么颜料”。做笔记的A3纸摞成了板凳高。

4月底,他来到景德镇,开始闭门创作。简陋的画室里,立着由6块泥坯拼成的巨幅“画布”,比两个乒乓球台还大。旁边堆放着一百多瓶釉彩,每个瓶子上贴着颜料的名字。

每天早上8点,他穿上迷彩服,戴上防尘口罩,开始干活。一会在画布上作画,一会挑选颜料,时不时地蹲下,在A3 纸上做笔记,晚上6点收工。10个小时的工作,常常令他精疲力尽。“艺术创作不仅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但也因此,他喜欢这种挑战。

他用中国的国画技法绘制崇山峻岭,用民间的版画技法雕刻红军的剪影,用西方的油画技法融合瓷板的肌理……20多天过去了,整幅作品在泥坯上绘制完成,做笔记的A3纸摞得更高了。

望着若隐若现的作品,疲惫不堪的他,点上一支烟,在烟雾中望向窗外。惬意了片刻,他忐忑不安起来,既担心高温烧制后,颜色乱了、糊了,又担心窑变毁了画作的形态。

“任何的意外,都可能让一年的心血功亏一篑。”一切担心,都只能化作煎熬中等待!6块泥坯运进炉窑,关上窑门的刹那,管家庆不禁像中国的传统烧窑人一样,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请炉神保佑!”

窑炉从0度开始加温,每3分钟升温1度;到200度后,每2分钟升温1度;到500度后,每1分钟升温1度;至980度后,停火保温1小时,再加温升至1320度。

釉彩画不仅要画好,还要烧好。第二天,是改换火的关键节点,管家庆在炉窑守到凌晨3点,不停地看时间。为了防止炸裂,烧制了五天五夜后,窑主破例多停一天,让作品在窑里彻底冷却。第六天,《破晓》成功出炉。

泥与火淬炼十二年,从玩家变成名家

结缘釉彩画,是一次偶然。十二年前,管家庆在景德镇看到,一群外国人把颜料泼在泥坯上,用吊车吊起来,从高处摔落地面成碎片状。然后,把碎片编号,放入窑里高温烧制。出窑后,拼装成作品,挂上墙面,美奂美轮。

看到这一过程,管家庆想,能否将花卉、人物等具象,在泥坯上绘画,在高温下烧制成颜色釉彩画?

他先做单色釉彩作品。从事艺术创作近三十年的他,有着扎实的绘画和设计功底,很快掌握了基本技法,制作了一批形状各异的碗、盘、碟。没想到,这些作品被景德镇的工匠们纷纷仿制,让他感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他又尝试着做多色的釉彩画,在泥坯上画山水、花卉、佛像等,颜色从两三种,增加到几十种。有时,烧制出来的作品,光泽饱满、肌理丰富,美艳得无与伦比,令他兴奋而沉醉。但更多的时候,烧制出来的作品裂了,颜色糊了。好几次,看着半个月的心血白费,他恨不得马上离开,不干了。

身边玩釉彩画的朋友,来了,走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长期与泥土打交道,他的手变得粗糙;成天在粉尘中作画,人总是灰头土脸。但是,釉彩画特有的高温演变,赋予每幅画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吸引着他执着地探索。

每年,他都到景德镇搞创作,住几十元一天的宾馆,一住就是2、3个月。创作时,他细心地记下选用的颜色型号、调配的比例、上色的顺序。烧制后,又记下颜色的呈现、图案的变化和肌理的效果,反复研究颜色的化学反应和肌理的点面线关系。

一天,画兴正浓,要用的颜料没了。他顶着一头白灰,就冲出去买。熟人见到,指着他脚上不一样颜色的拖鞋,笑着喊起来:“管老师,你看看你,哪有教授的样子。画入魔了吧!”

几年前,海南的一个朋友找到他,求做一组24片的荷花釉彩画。碍于多年交情,他答应了。画了半年多,第1炉烧制,10多片炸裂或变形;重新制作,再烧制,又坏了近10片。做到第5炉时,他与朋友商量,能否换成油画。

朋友执意不肯,“海南的气候,只有釉彩画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做到第7炉,他终于完成了全部的作品。看过的朋友都用“惊艳”赞赏。他也经过这次磨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7年10月,景德镇举行瓷博会,这位朋友资助他参展。数十件大大小小的釉彩画,和由这些作品衍生制作的丝巾、雨伞、手机壳等,使他的展位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管氏风格”也在当地不胫而走。

至今,管家庆创作了上千幅作品,收获了中国西部陶艺双年展特等奖、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等众多荣誉,已从玩家变成了名家。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艺术工作者,创作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这是管家庆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

管家庆制作釉彩画的视频:https://www.iqiyi.com/w_19s8vkvb7p.html

上一条:【2021届校长奖章获得者】张筠悦:庆幸并非一无所获 下一条:​官德华:当好高校和企业的“红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