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德先进个人】李德宜:平凡中的极不平凡

2021-09-09  点击:[]

李德宜:平凡中的极不平凡

李德宜,博士,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自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37年来扎根教学第一线,长期承担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他是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是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学校十佳师德标兵;他出版教材十余部,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了青年教师十余人……

有滋有味的教学艺术

李德宜个头不高,衣着普通平常,当他初次出现在课堂里,出现在任何人的面前时,给人的印象一定是其貌不扬、朴实无华、肚中无货。然而他基础理论扎实、功底深厚、知识面广。正是他无华的性格,踏实的作风,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得他从教以来,刻苦钻研教学艺术,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他特有的严谨科学、韵律优美、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

他说上课就像做菜,做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也不是说川菜做的特别棒就一定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赞誉,因为这与食客的口味喜好直接相关。因此上课前的第一件事是要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他上课主要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板书模式,他说,之所以要坚持板书为主,是因为数学这个学科相对比较抽象,一定要带着学生跟进你的思路,在演算、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一起在思考、在训练。他3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经典的例子、趣事、妙语,甚至还有学生易犯的“经典”错误,这些都是他烹制美味“教学大餐”的丰富“佐料”。他能非常精准地控制教学的“火候”,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有效加强了与学生的联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37年以来,他先后主讲过17门从夜大生到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数学类课程。可以说,不管所授的课程是难教还是易学,不管学生的层次是高还是低,不管学生是出身于文科还是理科,他的课堂都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肯定。凡是听过他课的同学,会用许多“特别”给与评价:教学态度特别认真,教学思路与学生特别相近,为人特别和蔼,课堂例子特别丰富,课堂语言特别风趣,讲解特别清楚……

有的老师抱着学习的愿望去他的课堂,有些老师迫于学校“互听课”的规定去他的课堂,有的老师带着挑剔的思想去他的课堂,有的领导、教学督导带着检查工作的目的去他的课堂,听完后,除了少许见仁见智的地方外,都一致认为他的授课有许多独到之处,他的课堂有感染力,有魅力。

我校青年教师张青说“他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节奏感强。他的用词不华丽、不生涩,很生活,让人可以准确理解他所表达的含义。李老师上课的一大特点是:交代清楚接下来的目标,启发大家思考该如何接近目标,分析出所遇到的困难,不知不觉中,听众似乎自己就解决了问题,充满了成就感。枯燥难懂的数学就这样被他讲授的自然、浅显、有趣。”

李德宜教授以其朴实的教学艺术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肯定和好评,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北名师”等省级荣誉称号。

有板有眼的教学改革

李德宜教授在教学中讲究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善于总结,主持有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加了国家教改子课题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各1项。

他主持的《基于学校的行业优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色定位与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实践了信计专业与冶金行业优势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解决了信计专业特色不足的问题;探索了信计专业“两模块、三层次”的培养体系,解决专业理论性过强,而实际应用偏弱的问题;实施了“创新积分”“提前介入”的培养措施,解决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动手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简单应付的问题,获得第七届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数学建模、参与教师教学科研、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教育中,通过改革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加入课程设计,开设独立实验课,改革课程考试等方法,加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项目在原冶金部部属院校及省内多所高校得到推广,获1998年冶金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和经验,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微积分(经管类)》《数学建模与实验》《微积分学习指导》《应用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代数学辞典》等教材十余部。

有模有样的教学团队

他建立了“基础学科(数学)名师工作室”,旨在以数学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国际国内教育趋势为导向,以微课、在线课堂建设,数学统计学专业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

作为负责人,李德宜教授将团队成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针对性培养: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对课程和教材的把握上;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则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优化教学方法上;对骨干教师,则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上,并让他们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引路作用。他始终秉承“年龄结构保证可持续发展,职称结构突出中间层,能力结构与岗位相匹配”的教学梯队建设理念,围绕年龄梯队、职称梯队、学术梯队,开展了卓有实效的工作。

李德宜深知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现在和未来的教学质量。他看重并善于和青年教师交朋友,他对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包容和关爱。在青年教师入职时,他的“3禁4要5注意”非常简洁、实用,其中“3禁”是:禁止课堂上的不当言论、禁止对学生的鄙视言行、禁止与学生做成绩交易;“4要”是:要有扎实的学科实力、要对学生负责、要对自己声誉负责、要爱岗敬业;“5注意”是:注意备课不背课、注意用熟十个承上启下的关联词、注意发现并去掉自己的口头禅、注意教学相长、注意尊重学生尤其是“差”学生。

每个新教师上岗前,他都要倾听试讲、修改教案、肯定所长、指出所短。他每学年都要为新教师做示范教学,帮助新教师进入教学团队,要求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定期安排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竞赛。这些活动,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关爱,让爱岗敬业自觉地融进青年教师的血液。

“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同事,“要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同时使学生理解透彻,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首先就得过硬!”同时,他还经常鼓励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有情有义的良师益友

李德宜教授深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好书就行了,必须将育人作为己任。他的育人很有特点:很少空洞的说教,而是坚持用自己良好修养、品行去潜移默化学生。

不管教学、科研、管理任务多么繁重,李德宜始终保证答疑时间不受侵占,用他自己的话说:答疑不仅仅是给学生学业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和同学深入交流,为学生成人、成才“答疑解惑”。对答疑的认真负责,不仅使他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搞好教学,更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着这种认真、踏实、负责的工作作风。信息与计算科学1401班刘顷说到:“李老师每周都安排了一个晚上给我们答疑。当得知他家住在30多公里的老校区时,我们都很感动,因此也更加珍惜晚上答疑时间,更加努力地学习。”

数学课是大班上课,作业很多,学校虽然只要求批改三分之一,但他总是全部批阅,他认为批改作业,不只是给学生判定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如果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批改完,他会公开向学生道歉。信计1501班的王欢说到:“我们的《高等代数》作业,老师都全部批改,对错误的地方,老师的批改非常详尽,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作业本的发放充满了期待。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李老师会在课堂上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不时地配上一些幽默的语言于其中,对新颖的做法,会在班上进行分享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有血有肉的教师情怀

他始终认为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对待学习困难的同学,总是耐心细致的辅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他这种认真负责、尊重理解他人、表里如一的品行深深影响了他所有的学生,也成为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榜样。

本科生丁蒙玫在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上说到“我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一次我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李老师并没有让我难堪,而是悉心引导、鼓励,让我感觉自己可以解决。这样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让我爱上了这门课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11届毕业生叶享东在毕业五年后的教师节写到:“当初学习成绩不好,还记得李老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我们几个成绩稍差的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补课,以使我们能跟上学习进度,有时补到楼门都锁了……正是李老师在专业学习和做人做事双方面不倦的教诲,使得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跟上了学习进度,完成了本科学业。也让我在之后的创业道路上有拼劲和韧劲,每每遇到困难,就想到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的‘山顶的风光很美,上坡的路最难,坚持就能成功’”。

李德宜老师有他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同学们都乐于接近他、亲近他,都乐于与他做朋友,向他述说成败得失,和他探讨人生理想。2006年毕业季,学生小康情绪低落来找他,经过耐心询问,他得知小康考研失利且家境贫寒,想要考研“二战”,经济上却不允许。李老师帮她全面分析了考研失利的原因,结合她平时的成绩,帮她系统制定了复习方案,并慷慨解囊借给她3000元,第二年,小康如愿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

李德宜教授常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对得起学生那双求知的眼神”。这句朴实的话始终伴随着他的教师生涯。理论功底扎实深厚、知识面广,为他奠定了教师的职业基础,而爱岗敬业的精神则夯实了他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然。

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就很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就很不简单,把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就很不普通。(理学院)

上一条:【湖北省优秀博士后】闵华松:瞄准前沿 攻克难关 下一条:【宝钢优秀教师奖】王炜: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