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弹性生活催化科研成功

2022-04-07  点击:[]

见习记者 黄为

冯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5项,发表论文83篇,发明专利29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创新研究岗位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项目、光电企业微型热电芯片研发项目等资助。

“只做没有的东西,不做已有的东西。”冯波做项目始终追求不断创新。近日,他带领团队参加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获得银奖。

研发热电材料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无线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无线传感器体积小,自身携带的电池容量有限,需频繁更换电池,否则会影响网络的运行,而频繁更换电池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冯波团队跳出传统逻辑思维,从环境能量的角度出发,设想并研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能量电池芯片技术,为无线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厂商提供“永不充电”的电源解决方案。“通过石油管道的余热发电给石油管道的传感器充电,既便捷还环保。”冯波解释说。

热电材料,对于课题组所有人而言,都是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学习。冯波把这方面所有的论文都找出来仔细阅读,“论文全是英文版,一遍看不懂就再看一遍、两遍,直到看懂。做科研就是要努力打通每一个困难。”尽管新领域的开始阶段很难,但他觉得,“通过做研究解决一个工程上的问题,这个过程我很享受。”

导师樊希安鼓励他:“有想法就去试试。”导师的名言是 “一天不上班就浑身难受”。有师如此,作为学生的冯波深受此影响,始终保持着认真细致的科研态度。

然而,任何设想的实现总会遇到波折。当时,市场上的无线物联网传感器多使用锂电池技术,很难达到设备长期稳定使用的要求,且电池普遍容量小、续航时间短、需频繁更换。他们组织校内的材冶学院、信息学院、机械学院等多个团队,从材料、器件和系统研发上进行突破。

电池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要实现各种性能,对每个技术细节都十分苛刻。那段时间,有好几个月,他们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冯波回忆说:“有一天,我照镜子,突然发现有一块儿头发都快掉光了。”

通过几个月的苦功夫,冯波团队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生产高强高优值热电材料,填补了我国无法生产高性能热电材料的空白,做到了高强度、高优值热电材料批量生产技术,高密度、高可靠性芯片封装技术和领先的微能量管理系统技术的创新突破。

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冯波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答辩。在最终答辩前,冯波练习了很多遍演讲,甚至买了投影仪在家多次模拟答辩。答辩时,他一点也不紧张:“练习多次之后,正式答辩反而更像是与评委交流想法。”

拓宽知识面

读本科、参加工作、读研究生,冯波一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进入大学不久,周而复始的校园生活让冯波决定出去闯一闯,近距离见识社会生活。经家里人介绍,他在酒店里给篮球队当翻译,帮助不同国家的球员相互沟通。

一年的工作让他认识到,英语不再是高中试卷里的题目,而是表达个人想法的一种语言。也正是那段时间的口语锻炼,让冯波的英语口语流利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为他之后熟练运用英语与国外教授谈论学术问题打下了扎实基础。

之后工作的一年里,他也从未停止充实自己。新华书店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摞摞的书籍也见证着他的成长。冯波至今也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文学小说、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等等他都会经常翻阅。

《白说》里写到“适当接触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正因此冯波经常了解各方面的资讯,大量的阅读和工作实践经验让他的思想更加开阔。

在这一年中,他体会到了工作中的束缚感,更加向往张弛有度、时间自由的生活。从那时起,他定下了做一名大学老师的人生目标。考研时,他坚定地考本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樊希安的课题组。研究生期间,他保持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做科研累并快乐

“每次做项目,都会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很忙,甚至每天通宵写材料。”近一年,冯波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虽然做科研有时候会很忙很累,但冯波不会让自己的精神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他通过阅读、看电影和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调整好状态后,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

现在,冯波与材冶学院其他课题组的十几位青年老师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他们经常互相交流科研上的想法,取长补短。身边的朋友们对冯波的评价是:“做也做好了,玩也玩好了。”

冯波始终坚持“一张一弛”的生活方式。他十分喜欢看电影,闲暇时经常会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他说:“看电影,是一个跟导演过招的过程。”遇到好的电影,他不仅会二刷三刷,还会认真做笔记。

“一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会发现行业之间是相通的,都是在思考怎么把一个作品做好。”冯波解释说,“我从导演的角度看一部电影,就会去思考怎么拍好这个电影,这和做科研研究一个新东西是相似的。”

问及做科研于他而言的意义,冯波感叹道:“做科研太重要了!不做科研就仿佛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做科研让我觉得很快乐。”今后,冯波会一直带着创新的思维,发展他的科研之路。

上一条:郑琼梅:用心做学问 用爱授好课 下一条:对话: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