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李芳
2月24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科技大学获悉,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全“粒”出“积” ——一种冶金文化创意积木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该作品用3000多微型小颗粒积木拼接转炉模型,使钢铁冶金知识潮流化,获得全国二等奖。
拼接积木
该模型整体呈白色和浅灰色,托圈呈深灰色,铰链支座及倾动装置主体使用绿色积木零件。炉底由两块圆形积木堆叠而成,使用类铰链转轴积木作为下托架与炉身连接,托圈使用深灰色积木与炉体相区别。托圈的正中心设计有武汉科技大学校徽。
设计融巧思,让冶金文化“潮”起来
“我们希望做出成为冶金文化新名片的设计产品!”谈及设计转炉模型的初衷,团队指导老师、材冶学院王炜教授认为,目前的冶金文化纪念品多是文化衫之类的通用文创用品,无法体现钢铁冶金行业、包括转炉炼钢生产在内的钢铁生产全流程所具有的特殊文化。
作为一名扎根冶金专业教育多年的老师,王炜给学生上课时,感受到一部分人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为了消除人们固有认知,同时吸引更多新生报考冶金专业,增强钢铁冶金学子专业自信及未来从事钢铁行业工作的意愿,他想设计一款作品,希望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冶金行业。
该如何叩开年轻人的心扉?王炜与团队分析,年轻人更青睐接地气的知识。当看到自己的女儿被乐高这种拼插积木深深吸引时,他灵机一动,能否将拼插积木与冶金知识贴合,让冶金文化知识“潮”起来?
制作拼插积木转炉模型的想法应运而生。王炜构思,将实际生产中的设备,制作成拼插积木模型,不仅能实现冶金文化的具象化,也有利于通过更多的方式去传播钢铁行业特殊的文化。
聚力促合作,让奇思妙想落地
“看到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的通知,我们决定成立一个团队,以王炜老师的设想为出发点,让设计落地,参加比赛!”这一设计背后的5人学生团队,均来自材冶学院冶金工程专业,他们是李昌雨、宋大为、薛博欢、黄涛、罗杰。
转炉模型
如何搭建转炉模型,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以哪款转炉炼钢设备为原型?如何制作三维立体设计图?如何节约制作成本?这些问题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显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团队成员宋大为说。
在保证日常学习的情况下,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详细地市场调研,团队最终确定以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300吨悬挂式转炉设备为原型。从最初的模型选择、模板确定、制作三维模型到最后的制作成型,团队历时三个多月。
当看着一块块分散的拼插积木,按照炉底、炉身、托圈、炉帽、炉口、出钢口、铰链支座、倾动装置、旋转接头的顺序拼接,最终完成一个具象化的小型转炉模型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如今,宋大为已成功保送本校研究生,将继续冶金工程方向的研究。“转炉炼钢过程在内的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我们在设计制作模型时,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形象、立体。拼插积木贴合我们的兴趣,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冶金方向深耕的信心。”宋大为说。
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675757&cId=0&tencentShare=1